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正文

世界速讯:教育局长要具备哪些专业素养

   时间:2023-05-17 11:16:55

教育局长对于区域教育发展尤其是区域教育高质量内涵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笔者看来,区域教育高质量内涵发展的含义就是“公平与优质”,其实现的唯一途径就是构建区域的良好教育生态,而教育局长便是区域良好教育生态的首席构建者和首席责任人。担此重任,教育局长的素养离不开两个要素:一个是包括资源统筹、决策、管理和推动等能力在内的岗位行政管理能力;另一个是包括价值追求、判断选择、解题破局和实践推动等方面的岗位教育专业能力。本文重点讨论教育局长岗位教育专业能力对区域教育高质量内涵发展的作用。

笔者从教育局长岗位所需的诸多专业素养中遴选出三个方面,来回答这个话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教育局长的区域教育“价值追求”素养

如何让区域教育公平而有质量地发展,既是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体现,也是教育局长区域教育的价值追求。但区域教育价值追求还没有被广大教育局长所接受。在全国近3000个县(市、区)和近300个设区市的近3300位教育局长中,是不是每位局长都把区域教育“公平而有质量”作为自己的岗位价值追求?这是我们急需弄清楚的重要问题。那么,什么样的区域教育才可以称得上是高质量内涵发展的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判断。

其一,区域是否大力助推人为资源的名校发展?如果是,这位教育局长的区域教育价值追求是不健康的,教育价值追求素养是不高的;反之,其价值追求是健康而积极的,素养是较高的。区域的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是区域教育高质量内涵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他们是区域教育高质量内涵发展的重要力量与支撑。但如果区域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是人为树立出来的,甚至是用资源堆积出来的,那么,这样的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对区域教育高质量内涵发展是有阻碍与制约作用的,他们的存在是区域构建良好教育生态最大的障碍。

其二,区域是否重点抓以升学率为代表的教学质量?如果是,这位教育局长的区域教育价值追求是不健康的,教育价值追求素养是不高的;反之,价值追求是健康而积极的,素养是较高的。区域教育高质量内涵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学,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明白教学质量是什么、怎样提升教学质量才是问题的关键。区域教育的升学率和考试成绩是区域教学质量与教育质量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我们必须厘清:区域有较高升学率和较好的考试成绩,区域教育不一定就是高质量内涵发展,因为还要看区域全学段和全员的教学质量,看较高升学率和较好考试成绩是如何获得的。这两点是区域教育高质量内涵发展的重要支点。

其三,区域教育是否让管资源的部门、单位和人站在舞台中央?如果是,这位教育局长的区域教育价值追求是不健康的,教育价值追求素养是不高的;反之,价值追求是健康而积极的,素养是较高的。教育局长一定要明确,区域教育一切行为都服务于学生成长,服务于教育教学。区域教育的舞台中央永远应该站着利于学生成长、利于教育教学的部门、单位和人。笔者通过对超过50个区域的调研发现,一些地方的教育局是分管资源的人、部门与单位站在区域教育舞台中央,分管和从事业务的人、部门和单位却站不到舞台中央。这种现象折射出教育局长区域教育价值追求存在问题,原因就是区域教育价值追求素养不高,体现出教育局长的岗位职责和价值的不健康。试想,这类教育局长如何能治理好区域教育,如何能带领与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内涵发展,又怎样能构建区域良好教育生态?

其四,区域教育是否以教育改革或局部工作替代规范而规律的教育常态工作?如果是,这位教育局长的区域教育价值追求是不健康的,教育价值追求素养是不高的;反之,价值追求是健康而积极的,素养是较高的。教育专业,简而言之就是遵循教育规律。何为教育规律?简而言之就是站在学生立场,结合教育教学目标、内容、环境等因素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帮助,而帮助是否有效要以学生收获为导向。区域教育是有规范、有规律的,区域教育更多的是常态化工作,教育改革和局部工作都是服务于“规范”“规律”和“常态化”的。只有这样,教育改革与局部工作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教育局长的区域教育“判断选择”素养

对于教育局长来说,区域教育工作错综复杂,无论哪件事都很重要,无论哪个方式方法都可行,无论哪个部门哪个群体对教育都有限制。这些就是教育局长们日常面对的工作,如果教育局长没有专业判断选择的素养,就会出现分身无术且时时有事、事事为难、人人不满意的尴尬窘境。

教育局长判断选择素养对区域教育高质量内涵发展有什么帮助呢?笔者认为,教育局长判断选择素养能帮助他看清区域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能帮助他厘清区域教育错综复杂的内在联系、规律与逻辑;能帮助他知道哪些是必为之事,哪些是可为之事,哪些又是必不能为之事;能帮助他统筹各种资源,串并联各项工作,寻找到工作的着力点、突破点和持续点。

教育局长如果没有教育判断选择素养,就会陷入就事论事的低效状况;就会陷入“捡了芝麻丟了西瓜”的错位选择;就会陷入盲人摸象式的夜郎自大;就会陷入事事都顺、事事都对,但最后相互打架的怪圈;就会陷入事做得越多、区域教育发展越不健康的沼泽。教育局长专业判断素养与教育局长行政管理能力是一体两面,不分你我、先后,相互支撑,协同共进。

教育局长的区域教育“实践推动”素养

教育局长首先是区域教育高质量内涵发展的“定调者”,其次是区域教育高质量内涵发展的“策划者”,再其次是区域教育高质量内涵发展的“破局者”,最后是区域教育高质量内涵发展的“统筹者”。

区域教育高质量内涵发展,需要在区域教育机制建设、教育队伍建设和区域良好教育生态建设等三方面同步施策,这三个方面是验证教育局长实践推动素养是否专业的“试金石”。影响区域教育高质量内涵发展的因素很多,区域教育机制、教育队伍和教育生态是诸多因素中的三大基础支撑点。

一是区域教育机制建设。什么样的区域教育机制更有利于区域教育高质量内涵发展?根据笔者的调查研究和自己从事教育局长的工作经历,发现有几个现象值得注意:机制建设重视服务于管理,忽视服务于教育;机制建设重视对标上级要求,忽视实际环境中的需求;机制建设重视理性层面思考,忽视实际工作中的客观理解;机制建设重视“说得全”和“说得严”,忽视实际操作层面的“落地难”。区域教育机制建设充分体现教育局长区域教育实践推动素养。

二是区域教育队伍建设。区域教育队伍建设是做好区域教育最重要的支点。区域教育队伍建设至少包括以下几支队伍:教育局班子队伍建设,这是区域教育队伍建设的“核心”;学校校长队伍建设(含校级管理人员),这是区域教育队伍建设的“关键”;教育局机关干部队伍建设,这是区域教育队伍建设的“痛点”;教研科研人员与区域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这是区域教育队伍建设的“中坚”;学校中层干部和班主任队伍建设,这是区域教育队伍建设的“底盘”;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这是区域教育队伍建设的“潜力”;其他教师队伍建设,这是区域教育队伍建设的“主力”;家长队伍建设,这是区域教育队伍建设的“活力”与“增长点”。区域教育八支队伍建设的优劣,是教育局长区域教育实践推动素养的体现。

三是区域教育生态建设。教育局长是区域教育生态的首席构建者和首席责任者。关于这方面内容,笔者曾在其他文章中做过表达,在此不再赘述。

我们应该对教育局长的学习、工作背景持开放态度,因为教育是社会公共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工作与其他社会公共治理工作有共性和相通之处。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教育是有明显特质的专业行为,教育局长应该具有最为基本的教育专业素养,否则,教育就不是教育了。

(方华,作者系上海市崇明区教育学院科研室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教育局长专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太平洋造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