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正文

世界热文:灭了大明后,李自成不骂崇祯反而恭敬地夸了4个字,原因很现实

   时间:2023-04-26 18:38:51

明朝末期,百姓的生活可谓是备受煎熬,天灾不断,人祸纷起,让原本就已经摇摇欲坠的朝政再难支撑。百姓们面对繁重的赋役再难承受,最终选择了起义。而在明末的农民起义当中,有一人我们不得不提,他就是李自成。

此人本是一位农民,奈何朝廷昏庸的统治让他走投无路,最后在陕北地区发动了起义。最开始李自成只是起义军当中闯王部下的一员,但是因为李自成本身既有谋略又有胆识。因此在起义军中如鱼得水官越做越大,后来起义军首领闯王高迎祥牺牲后。李自成便成为新一任的闯王,带领弟兄们继续反抗明朝统治。

李自成此人也确实有些本事,自继称闯王之后,他便带着自己的部下征战四方。他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也让越来越多走投无路的人投奔了他。很快他的队伍就扩展到了数万数十万,乃至后来将近一百万兵力。之后李自成的队伍更是一路高歌猛进,势头强大。


(相关资料图)

在1644年,李自成称帝了,他将国号改为“大顺”,不久后又顺利攻入北京。崇祯显然预料到了自己的结局,用自缢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李自成进京后便宣布手底下的人不得掠人财产伤害妇孺,但是即便他自认为足够聪明,可是他身上也依旧带着农民特有的意识,目光也短浅了些。没过几日,李自成开始纵容部下胡来,使得北京城内一片狼藉,而他最终也落了个败亡的下场。

虽然李自成这个人有些谋略,但是他身上依旧有着农民的阶级性,他的为人也实在难当一国之主。李自成本是为了百姓而战,但是称了帝便忘记了自己的初衷,更是将百姓抛掷脑后,这未免有些假仁义。而他惺惺作态不仅体现在对待百姓时,也体现在他对崇祯的态度上。

崇祯在起义军攻打京城之时就预料到了结局,他便将自己的儿子安顿好。劝说自己的皇后贵妃上吊,又砍死了数位嫔妃与自己的女儿,悲叹自己为何生在到皇家。之后崇祯皇帝就在煤山自缢了,这无疑是一种悲哀,颇让人无奈。

但是对于崇祯这样一位亡国之君,李自成在提到他时竟然没有咬牙切齿地辱骂他,反而很恭敬地夸了一下崇祯:君非甚暗。意思就是在说崇祯其实并不昏庸,那么既然他认为崇祯不昏庸,又为什么要抢了崇祯的江山呢?这本来就是自相矛盾的一段话,由此我们也能够看出李自成假惺惺的姿态。

身为夺取崇祯江山之人,李自成为何要在提到崇祯之时不骂反夸呢?原因很现实。从政治方面来讲,对于刚刚夺取了他人江山的人来说,最先要做的便是笼络人才。而李自成又是一位好面子之人,夸赞崇祯则会让他顺利赢得了一些官员与百姓的信任,从而更好的抓住人心。

另外,李自成当时在“君非甚暗”之后还有一句“孤立而炀灶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意思就是,崇祯并非昏庸之人,奈何他孤身立世,身边只有吃饭的人;大臣们也在朝中私下勾结,忠于他的人几乎没有。这虽然像是在感叹崇祯,但是实际上也表达自己身边能人很少。

而当时明朝也有一些大臣尚在,他夸赞崇祯显得自己更加高尚伟大,恐怕也是想要拉拢一下这些昔日的明朝官员们。从他自身来讲,他既夺了崇祯的江山,又夸赞了他一番,无疑是将自己放在了更高一层。恐怕当时他的内心是一阵欢喜,甚至还有些膨胀。能够将一个不昏庸的君主的江山夺走,这才显得他更加的伟岸。

当然也有人对此有不同的观点,李自成起义是因为生活不堪重负,而这恰恰是当时封建社会末期的腐朽所在。他恨的或许并不是统治者,而是那时腐朽的明王朝,因此对于崇祯他并没有多少恨。

更何况,崇祯在位时也一度获得了一些百姓的信赖。在他刚刚登基之时,他便大力革除了朝中的阉党。崇祯虽贵为君主,但是生活上很是节俭,对待政事也认真勤勉。因此李自成夸赞崇祯也可能是因为他早期工作确实做的不错。

虽然李自成此人常惺惺作态,身上也有着农民具有的局限性,但是他依旧算得上是我国农民起义历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他的聪慧加快了明朝灭亡的时间,也享受了一短时间的富贵,最终的败亡也是他不可避免的结局了吧。那么,李自成要是不造反,明朝还会灭亡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更多精彩历史故事,欢迎关注【历史回忆室】

责任编辑: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太平洋造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