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正文

古岳峰供水记 | 大旱有大爱 两口私家水井成“共享井”

   时间:2023-08-08 15:22:48

因地处衡邵干旱走廊末端,常年季节性缺水的株洲市渌口区古岳峰镇一到旱季就只能靠镇村干部送水喝,喝水难已经成了当地村民的一块“心病”。今年2月,在古岳峰镇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经镇人大代表票决,将分散式集中供水站建设列为民生实事项目,在全镇11个村找水源、打深井,建成25个集中式供水站,上万村民喝上放心水,实现“喝水自由”。

在古岳峰镇新建成的25个集中供水站中,有两处特殊的集中供水站,它们原本是村民的私有井,如今却成为全村人民的“共享”井。


(相关资料图)

三旺村集中供水站位于湖南三旺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坪左侧,水源来自这里的私家水井,主人文俊是当地有名的“新农人”,也是三旺村的村干部。去年7月大旱,10多米深的老井见底,考虑到公司农业生产用水需求大,文俊请来专业打井队,重新钻出一口120米深的水井,日供水量达20多吨。

“这个井的出水量比较充足,我们就跟周围邻居说如果家里没水的话就来我们这边取。”为保证井水持续供应并方便乡亲随到随取,文俊还特意购置蓄水桶,铺设输水管道,自己承担电费从水井抽水,最干旱的时期,周边7个组都有村民跑来打水。

随着后期旱情加重,山塘、水库、井水纷纷告竭,三旺村600多户村民中有400多户面临无水可喝的困境,村“两委”召开紧急会议,商议从文俊家的水井和村中的消防栓处接水,在全村范围内开展送水行动,但当时送水车紧缺,水要怎么送,又成了一个难题。

文俊将眼光瞄向自家新购置的农业吸粪车上,他自费为全新的车子加装进出水口,一台送水车就改装好了。他还化身送水“司机”,与几名年轻村干部轮流给村民送水,一送就是3个多月,每天要绕村子跑近20公里。

三旺村新建组村民付幸福说,去年旱情刚开始时特别担心没水喝,但村干部及时送水让她悬着的心慢慢放下来了。“我们没水了就打电话给村上,立马就有人送水来。”对于一个电话村干部就送水到家,村民纷纷点赞并表示,帮了大忙了。

今年,全镇建设集中供水站的工作启动,三旺村计划建两个站点,在参加村上开会讨论时,文俊主动提出自家水井可以“共享”,于是他花费十多万元打的水井变成了村里的集中供水站,本该用于农业公司的吸粪车依然没能回归“正途”,作为送水车备用。为此,文俊不仅不心疼自己的钱,反而“乐在其中”,他说:“我是2019年回的农村,当初回来的初心也是想为家乡做点贡献,我们当村干部的,本身也是党员,能尽一点微薄之力,为家乡做点事情,感觉很欣慰。”

在向阳村湖塘组,也有一位热心村民蒋盾,同样将自己的私家水井贡献出来,改造成了集中供水站。

2018年,蒋盾在自家门前打了一口130米深的水井,此后经常有附近村民来他家打水。2022年夏天,古岳峰全镇水源告急,他们家便成了全镇送水车的取水点。

“五六台洒水车排队在这里取水,一天到晚抽个不停,有时候吵得他睡觉都睡不了。”回忆起去年的日子,向阳村党总支书记马新田不禁为蒋盾点赞。

今年,得知村里要建供水站,蒋盾主动将自家深水井贡献出来,无偿提供水源,由政府和村上出资改造成集中供水站。谈及其背后的原因,蒋盾只乐呵呵地说,反正水自己用不完,乡亲们需要只管来取就是。

大旱无情,乡亲有爱,2022年那场大旱,古岳峰镇11个村上下同心,抢时间、战旱情、保民生,全体镇村干部全身心投入到送水工作中,持续120多天、每天12个多小时,共同打好抗旱保民生之战。如今,送水车已经很少出动,25处集中供水站打造成“不动的送水车”,让村民们无需等、随心取、放心用。

(王雨喧)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太平洋造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