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正文

赋能产业创新集群,如何构建“四链”良性生态?苏州,给你答案

   时间:2023-07-10 23:28:12

城市创新生态决定了创新要素流动和资源集聚的走向。为进一步探索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强化融合路径,推动产业创新集群高质量发展,7月10日,在苏州第四届城市创新生态论坛上,政产学研嘉宾齐聚一堂,为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提升整体创新体系效能寻找答案。

第四届城市创新生态论坛圆桌对话现场

让市场主体成为创新主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城市发展中,如何把代表创新链的重大科技成果和市场中打拼出的企业创新有机结合,实现融合互进?江苏省政府参事、无锡市原市委书记黄钦表示,需要政府不断搭建创新平台,但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让市场主体成为创新主体,给企业机会真正参与创新,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创新链、供应链,进而形成产业链,共同推进城市创新。

江苏省政府参事、无锡市原市委书记黄钦

苏州市原副市长陆春云同样表示,只有市场有效发挥作用才能真正使“四链融合”可持续。政府在“四链融合”中的作用是不同的。产业链需要培育,发挥主导企业和市场的作用;资金链中需要政府释放更多力量,承担更多责任;创新链则包括两个层次,一方面是政府搭建平台,提供基本的创新工具,另一方面众多的创新效果更需要依靠无数中小企业的共同作用。

在陆春云看来,创新“四链融合”,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单一的企业、产品,即使再光鲜亮丽,成不了“链”;单一的创新平台、研究机构,提供的科研成果再多,也成不了“链”。要“串珠成链”需要一定的规模,这就需要大企业跟中小企业一起成长。“所有‘四链融合’中最关键的是产业链,没有产业没有企业就不可能有创新链,也不可能有人才链、资金链。企业到哪儿,人才就会跟到哪儿,资本就会追到哪儿,所以企业是关键。而这个‘企业’,除了龙头企业以外,更需要众多的中小企业发挥自身活力。”

苏州市原副市长陆春云

陆春云直言,“四链融合”在苏州这样的地方,不是单一的、封闭的某一区域的融合,而是在更大国际范围内的融合。单一的区域融合只会导致产业退化,创新缺乏活力。所以这里谈“四链融合”应该是更大范围内谋求联合,要保持产业的先进性、竞争性,不仅需要有本地的龙头企业对整个要素集聚,更需要众多创新企业来服务于重点企业。“总体而言,中小企业跟大企业应是一种互补的关系,大企业是龙头,中小企业则是对整个创新生态的一种补充。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

警惕长三角虹吸效应等问题

如何以创新实现“四链融合”,将长三角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级?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何建华提醒,在打造科创共同体上,目前长三角的发展存在资源稀缺、同质化竞争、虹吸效应三方面问题。

首先,在评估科创资源时,何建华认为,当前的城市资源存在不平衡现象,虽然有的城市在某一方面优势突出,但从全方位角度考察,没有一个城市集聚所有资源,需要对各地优势进行整合,来优化组合实现叠加效应。

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何建华

此外,现在所谓的“未来产业”“高新产业”在各城市间基本雷同,进入了同质化竞争趋势。这种趋势在何建华看来是一种对经验路径的依赖,要破除这一问题,需要各城市明确定位优势,取长补短。

最后,对于虹吸现象,何建华直言,“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是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不能虹吸自己兄弟的资源。尤其对长三角的上海、苏州、杭州,以及合肥、南京这样的头部城市来说是不应该的。”

解决虹吸效应,何建华表示,应按照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长三角国家战略来实现科技资源的均衡发展,把区域整体的、“四链融合”、创新发展上升到新高度,不断培育创新产品,以出链主城市整体参与国际对接,以头部企业的整合来打造产业链,整体提升长三角经济发展和财富创造能级。

企业创新应以“精”为荣

如何激发创投活力,让创投重回大众创业的激情时代?江苏乾融投资集团董事长叶晓明认为,首先,在创新链上,需要产业生态发挥创新活力;其次,在产业链上,需要完善顶层设计、趋势把控,在做好架构的基础上吸引有资金赋能能力的投资机构全力孵化,突破产学研的最后一公里。“创业类的企业一定要找到航母级的产业,小的时候站在他们的肩膀上,等长大了再起来。”

江苏乾融投资集团董事长叶晓明

谈及自己对创新的理解,胜科纳米(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旻表示,市场一直在抱怨中国缺乏原创,缺乏从0到1的突破,但非常可惜,所谓的创新是不能被规划的。企业必须成为整个创新的主体,因为在创新理念提出的过程中,往往是基于企业家对整个行业的深度理解,而且通常是在某一时间深思熟虑后的灵光一现。

在李晓旻看来,所谓的创新,不应该以“大”为荣。“在公布财报的时候,包括地方政府的鼓励方向,也往往容易以企业规模作为衡量标杆。但是真正的创新,往往发生在最细小的地方。尤其是在半导体领域里面,真正“卡脖子”的往往是此前没有看到的那些环节,所以应该以‘精’为荣。”

胜科纳米(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旻

此外,李晓旻进一步表示,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家必须要敬畏行业发展的周期性。谁掌握了行业周期性的发展规律,谁就掌握了市场先机。“行业周期上升的时候,很多企业家容易夸大自己的个人能力,行业下跌的时候,其实雪崩时没有任何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包括企业家、包括个人、包括资本方,都促成了这次行业的下跌。这是周期性研究。”

最后,李晓旻认为,科创企业要尤为重视战略定力。所谓战略,本质是一种取舍,很多时候合理的取舍反而让企业更加专注。而无论做了多好的战略规划,都要抱着“长跑心态”,只有长期的积淀,才能真正形成企业的竞争力壁垒。

作者:匀音

编辑:谢玥

监制:雨天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太平洋造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